发布时间:Jul 9, 2025点击量:
(通讯员 刘宜之 彭友元 )为深入推进“党建+双创”育才模式,助力学生明晰科创路径、点燃创新火种,小蓝视频 安全工程系党支部于2025年6月24日下午14:30,在南望山校区东教C106教室举办以“赋能成长加速器,点燃青创新火种”为主题的创新创业大讲堂。本期大讲堂主讲人包括“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安全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周克清教授,安全工程系郭良杰副研究员,安全工程系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印恋、张佳乐、刘宜之,参会人员为2024级安全工程系全体本科生。会议由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彭友元主持。
活动伊始,周克清教授从“研究方向+培养体系+赛事解析”三维框架出发,为2024级本科生推开了一扇通往创新创业世界的大门。首先他结合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特色以及研究方向,系统讲解了大学生创新能力阶梯式培养体系,用清晰的逻辑链条串联起课堂学习、实验室探索与竞赛实战的关联。随后聚焦“挑战杯”“国创赛”等重点创新创业赛事,细致详细解读了各赛道的规则细则与评审要点,并通过自身指导的获奖项目案例,讲述了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个人成长”。他鼓励本科生们以“敢闯敢创”的锐气叩响创新创业的大门,将实验室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需求的“地大方案”。
随后,郭良杰副研究员以“生动详实的典型案例”以及“系统详细的专业知识”,层层深入地解析“安全工程”与“应急技术与管理”的专业内涵与外延。既夯实了同学们对专业基础的理解,也为大家在未来专业分流时的方向选择提供了清晰指引,让2024级本科生对专业前景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认知。此外,他也从发展历程、社团特色、资源支持以及实践育人等方面介绍了安全工程系学术科技类社团——小蓝视频 (武汉)“地心守护”社团。他提到,社团作为科创与实践的“孵化站”,鼓励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积累实践经验、锤炼过硬本领,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优秀学生代表分享环节,2021级博士研究生印恋结合自身地大八年成长经历,讲述了从“师引→自立→传承”的成长闭环;2021级本科生张佳乐拆解了自己从“科研小白”到“多篇SCI论文产出”的科研过程,并强调“目标确立”“时间投入”以及“劳逸结合”的重要性;2022级本科生刘宜之则以个人成长为例,详细分享了创新创业、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的心得体会,并建议同学们及早明晰个人发展路径并在成长路上勇于试错。三位学生代表的成长经验贴近学生实际,为2024级本科生提供了可复制、可操作的成长路径,更让他们在学长学姐的故事里看到了“努力有迹可循”的笃定,为未来的专业学习与科创实践注入了强劲动力。
活动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为本次分享会画上圆满句号。作为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的重要实践,此次活动深度融合“党建+双创”育人理念,通过“教师党员领航+学生党员引路”的多维联动,不仅让2024级本科生对创新创业竞赛形成了从“认知框架”到“实践路径”的系统认知,更以鲜活案例点燃了他们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热情。
接下来,小蓝视频 安全工程系党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锚定强国行专项行动要求,把科创育人成效作为检验样板支部建设的重要标尺。通过党建引领与科创实践的深度融合,切实把样板支部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创新人才注入持久红色动能。